中文学名 |
兴山榆 |
拉丁学名 |
Ulmus bergmanniana Schneid. |
科中文名 |
榆科 |
科拉丁名 |
Ulmaceae |
属中文名 |
榆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高大落叶乔木;树皮灰褐色、纵裂、粗糙;幼枝红褐色,平滑无毛。叶近革质,椭圆形、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,不对称,边缘具重锯齿,腹面疏生短糙毛,背面脉腋具簇生白色棉毛,侧脉12—18对;叶柄无毛。花在去年生枝上排成簇状聚伞花序,或出自混合芽,生于新技基部,花被4—5裂,裂片边缘具黄白色长纤毛,花被下部长管状,外面无毛。翅果倒卵圆形或宽倒卵形,果核褐色,位于翅果的中部或中下部,果翅淡褐色,顶端缺口稍下凹,基部楔形;果梗较花被管短。果期4—6月。
|
生境 |
生于海拔800—1700米的阔叶林中或林边山坡荒地。 |
地理分布 |
产南充、酉阳、巫山;分布于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云南、陕西及甘肃等省。
|
经济价值 |
木材致密耐磨;有光泽,可作家具及器具用材;树皮纤维有拈性,可作造纸原料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