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抱茎菝葜 |
拉丁学名 |
Smilax ocreata A.DC.Monogr. |
科中文名 |
百合科 |
科拉丁名 |
Liliaceae |
属中文名 |
菝葜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攀援灌木;茎长可达7米,通常散生皮刺;叶革质,卵形,矩圆状卵形或椭圆形,长(4-)8-25厘米,宽(1.5-)3-15厘米,先端渐尖或突然收狭为短渐尖,基部楔形至浅心形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;叶柄的1/3-1/2具叶鞘,叶鞘耳状,外折或近直立,一侧宽5-20(--30)毫米,两端延伸,两侧的基部超过茎而互相靠拢,因此叶鞘呈抱茎状,在老叶上尤为明显,具卷须,脱落点位于叶柄的近中部;伞形花序具10余朵至数十朵花,2-4(7)个花序复组成长4-10厘米的总状花序,总状花序从叶腋发出,基部具1枚大的卵形而先端短尖两侧内折的先出叶,每个伞形花序的基部具1枚鳞片状退化叶,位于顶部的伞形花序其基部除具l枚鳞片状退化叶外还具1个退化的枝芽;花序托膨大,卵球状至球状,宽3-5毫米,具多数果期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;花黄绿色或略带淡红色;雄花的外轮花被片条形,内轮花被片狭条形;雄蕊的下部约1/4合生成柱状,花药狭卵状;雌花的外轮花被片卵状披针形至狭卵状矩圆形,内轮花被片三角状条形,与外轮的近等长;退化雄蕊3-6枚;子房每室1胚珠,柱头3深裂;浆果球状,直径8-10毫米,成熟时暗红色,具粉霜;花期3-6月,果期7-10月 |
生境 |
生于海拔2200米以下的林下,灌丛中,阴湿山坡上或山谷中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广东和海南,在越南、缅甸、尼泊尔、不丹、锡金和印度也有分布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