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昆明榆 |
拉丁学名 |
Ulmus kunmingensis Cheng |
科中文名 |
榆科 |
科拉丁名 |
Ulmaceae |
属中文名 |
榆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落叶乔木,高达20余米;树皮灰褐色;幼枝红褐色,被短柔毛;冬芽卵圆形。叶椭圆形、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或短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,叶缘具浅锯齿,腹面粗糙,背面脉腋簇生白色绵毛,侧脉8—14对;叶柄密被短柔毛。花出自混合芽,散生于新技的基部或近基部,春季先叶开放。翅果矩圆形或椭圆形,两面及边缘皆被短毛;果核位于翅果中部或中下部,较两侧之翅窄;宿存花被5裂,被毛;果梗密被灰白色短柔毛。花期2—3月;果期3—4月。
|
生境 |
生于海拔1600米的山坡林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四川西昌;广西、贵州、云南有分布。
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