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虎尾草 |
拉丁学名 |
Chloris virgata Sw. |
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科拉丁名 |
Gramineae |
属中文名 |
虎尾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一年生草本。秆光滑无毛,直立或基部膝曲,高20—60厘米。叶鞘光滑无毛,松弛,背部具脊;叶舌长约1毫米,具短纤毛;叶片长5—25厘米,宽3—6毫米。穗状花序长3—5厘米,常4—10枚,呈指状簇生于秆顶,小穗长3—4毫米(芒除外),幼时淡绿色,成熟后带紫色,颖膜质,狭披针形,具1脉,第一颖长1.5—2毫米,第二颖长约3毫米,先端具长0.5—1.5毫米的芒;第一外稃长3—4毫米,具3脉,两侧稍内卷,边脉具长柔毛,脊中部有时也具长柔毛,上部具细刺毛;内稃稍短于外稃,脊上具微纤毛;不孕花外稃顶端截平,具齿状刺毛,芒长4—8毫米。颖果长约2毫米。花、果期6一11月。 |
生境 |
生长于海拔500—3800米的干旱河谷、路边、山坡、墙头或房顶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古蔺、汶川、泸定、道孚、乡城、稻城、宝兴、得荣、木里、布拖、渡口、盐源、会理和金川等地。遍布于我国南北各省。在南北两半球的温带和热带,亦有分布。
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