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学名 |
湖北枫杨 |
拉丁学名 |
Pterocarya hupehensis Skan |
科中文名 |
胡桃科 |
科拉丁名 |
Juglandaceae |
属中文名 |
枫杨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落叶乔木,高达20—25米;树皮灰白色,光滑,老则纵裂,呈纤维状;裸芽密被锈褐色鳞状小腺点。奇数羽状复叶长10—25厘米(幼树叶长达40厘米),叶轴圆柱形,无毛;小叶纸质,5—15(—21),侧脉通常12—14对,腹面暗绿色,背面灰绿色,有细小灰色鳞片,脉腋有簇生星状毛,下部的小叶较小,顶生1片小叶椭圆形,基部楔形。雄花序单生新枝下部叶痕腋内,雄花花被2—3裂,较苞片小,雄蕊9—13;雌花序长达20—40厘米,雌花苞片有疏生毛或无毛,小苞片和花被裂片被有小腺点而无毛。果实近球形,果翅半圆形,翅与果体同具鳞片状腺点,无毛。花期4一5月;果期8—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200—1900米的沟边河岸或杂木林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宝兴、天全、石棉、越西、峨边、峨眉、南川、奉节、巫山、城口、南江等县;分布湖北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贵州等省。 |
经济价值 |
为速生用材树种,适于堤岸造林;树皮提取拷胶,供躁革、化工等用;树皮纤维造纸、制人造棉与绳索;种子榨油,制肥皂等用。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