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
                扎窄瓣鹿药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
                Smilacina tatsienensis Wang et Tang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
                百合科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
                Liliaceae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
                鹿药属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
                竹根七、盘龙七、倒竹散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
                根状茎近连珠状,直径5-18毫米,茎痕稍突起;茎直立,上部稍倾斜,高27-70厘米 具6-9叶;叶纸质,长卵形、椭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,长5-16厘米,宽2.6-6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;圆锥花序,少为总状花序,长8-23厘米,通常侧枝较长,花单生,淡绿色或外面略带紫色;花被片仅基部合生,裂片窄三角状披针形;花丝扁平,离生部分稍长于花药;花柱极短,柱头3深裂;子房球状,稍长于花柱和柱头;浆果近球状,直径6-7毫米;成熟时红色,具1-5颗种子;花期5-6月,果期8-10月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
                生于海拔1600-3560米的林下,林缘,路边,河旁或草坡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
                分布于我国四川、湖北、广西、贵州和云南,在印度也有分布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经济价值 | 
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科研价值 | 
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繁殖方式 | 
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
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  
         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