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
                宽叶红门兰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
                Orchis latifolia L.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
                兰科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
                Orchidaceae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
                红门兰属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
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
                陆生兰,植株高14—40厘米。块茎下部3—5裂呈掌状,肉质。叶3—6枚,互生,长椭圆形至披针形,先端钝、渐尖或长渐尖,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。花葶直立,粗壮,无毛,总状花序具几朵至十余朵花,长2—10厘米;花苞片披针形,长渐尖,最下部的长于花;花紫红色,较大,不偏向一侧,萼片近等大,较花瓣大,顶端钝,中萼片长椭圆形,侧萼片狭卵状长椭圆形;花瓣狭卵形,顶端钝;唇瓣卵圆形,稍长于萼片,顶端钝圆,边缘全缘或具锯齿,不裂或微3裂;距长于或稍短于子房。花期6—8月。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
                生于海拔630—3500米的山坡、沟边灌丛下或草地中。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
                分布于黑龙江、内蒙古、新疆、甘肃、西藏、四川西部和西南部;亚洲温、寒带地区广布。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经济价值 | 
                块茎可代替手参
Gymnadenia conopsea(L.)R.Br
入药用。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科研价值 | 
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繁殖方式 | 
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
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  
         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