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离萼杓兰 |
| 拉丁学名 |
Cypripedium plectrochilon Franch |
| 科中文名 |
兰科 |
| 科拉丁名 |
Orchid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杓兰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陆生兰,植株高12—30厘米。茎纤细,被短柔毛,具叶。叶(2一)3(一4)枚,互生,椭圆状披针形,长4.5—6厘米,宽1—2(一3)厘米,边缘具缘毛。花苞片叶状,近披针形。花单生,萼片与花瓣棕黄色,唇瓣近于白色而具紫色斑点;萼片离生,3枚;中萼片卵披针形,两面近基部处具短柔毛,边缘具细缘毛;侧萼片2枚,完全离生,条状披针形,等长;花瓣稍较中萼片长或近等长,狭条形,基部宽约2毫米,内面基部具短柔毛;唇瓣略呈圆锥形,几乎与萼片等长,宽约1厘米,口部周围及内面基部具短柔毛;退化雄蕊近圆形或倒卵形,宽约5毫米,有
短柄;子房条形,被短柔毛。蒴果狭椭圆形,长约2毫米,有棱,棱上被短柔毛。花期4—6月,果期7月。 |
| 生境 |
生于海拔2200—3200米的林下、林缘、灌丛中或草坡上多石之地。
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湖北、四川西部及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