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叉蕊薯蓣 |
拉丁学名 |
Dioscorea collettii Hook.f. |
科中文名 |
薯蓣科 |
科拉丁名 |
Dioscoreaceae. |
属中文名 |
薯蓣属 |
俗名别名 |
黄姜、饭沙子、黄山药、黄姑娌、起头草、川萆薢(四川) |
形态特征 |
缠绕藤本;根状茎横生,竹节状,断面黄色。茎无毛或有时密生黄色短柔毛。单叶互生,叶片正三角状心形,或卵状披针形,边缘波状或近全缘;下而沿叶脉着生白色刺毛;花雌雄异株;雄花序穗状,单生或2—3束簇生于叶腋;雄花单生或2—3朵簇生。蒴果成熟后反曲下垂,顶端稍宽,基部狭圆形。种子四周围有薄膜状的翅,通常两两迭生于果实每室的中央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400—2400米的河谷、山坡和沟谷的次生栎类林和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陕西;印度和缅甸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根状茎含薯蓣皂苷配基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