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粉背薯蓣 |
拉丁学名 |
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 |
科中文名 |
薯蓣科 |
科拉丁名 |
Dioscoreaceae |
属中文名 |
薯蓣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缠绕藤本;根状茎横生,竹节状,断面黄色。茎左旋,无毛,有时密生黄色短柔毛。单叶互生,叶片三角状心形,或卵状披针形,边缘波状或近全缘,下面灰白色,沿叶脉及叶缘有黄白色硬毛,有些植株叶片边缘呈半透明干膜质。花雌雄异株;雄花序穗状,有时花轴延长、分枝,呈圆锥状穗状花序。蒴果大小变化
较大,成熟后反曲,下垂。种子四周围有薄膜状的翅,通常两两迭生于果实每室的中央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200—1300米山腰陡坡、山谷缓坡或水沟边阴处的混交林边缘或疏林下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台湾、四川;日本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根状
茎含薯蓣皂苷配基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