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小灯心草 |
拉丁学名 |
Juncus bufonius L. |
科中文名 |
灯心草科 |
科拉丁名 |
Juncaceae |
属中文名 |
灯心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一年生草本,簇生。茎直立或斜升,基部常红褐色,高5—20(一30)厘米。叶基生和茎生,叶片线形,扁平,长3—9厘米,宽约1毫米;叶鞘具膜质边缘,无叶耳。花序呈二歧聚伞状,或排列成圆锥状,生于茎顶,花序分枝细弱而微弯;每分枝上常顶生和侧生2—4朵花;总苞片叶状,较花序短;花淡绿色;先出叶卵形,膜质,花被片6,披针形;雄蕊6,长约为花被片之半。蒴果三角状矩圆形,3室;种子倒卵形,长约0.4毫米。花常闭花受精。花期5—7月,果期6—9月。 |
生境 |
常生于水边和湿草地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北各省区及四川、云南;朝鲜,日本,苏联西伯利亚地区,欧洲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