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陵齿蕨 |
拉丁学名 |
Lindsaea odorata Roxb. |
科中文名 |
陵齿蕨科 |
科拉丁名 |
Lindsaeaceae |
属中文名 |
陵齿蕨属 |
俗名别名 |
鳞始蕨 |
形态特征 |
植株高15—50厘米,土生。根茎短,横行,密被棕色钻形鳞片。叶近生叶柄长
7—24厘米,常为棕色,有时腹面带禾秆色,线状披针形,一回羽状复叶;羽片24—34对,下部的对生,上面为互生,平伸,有短柄,斜扇形,上边有缺刻形成小裂片,下部的较大;纸质,两面无毛叶脉二叉分枝,腹面不明显,背面现出。孢子囊群生在羽片上缘裂片上,线形,联结2至多条小脉,每羽片2—5个囊群盖短圆形或线形,边缘呈波状。
|
生境 |
生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林缘、山坡草地、田地边。 |
地理分布 |
四川盆地内常见,如荣经、雅安、灌县、峨眉、洪雅、雷波、筠连、南川等;分布我国西藏、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江西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;印度、尼泊尔、不丹、锡金、缅甸、泰国、斯里兰卡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日本、马达加斯加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