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大耳南星 |
拉丁学名 |
Arisaema auriculatum S.Buchet |
科中文名 |
天南星科 |
科拉丁名 |
Araceae |
属中文名 |
天南星属 |
俗名别名 |
长耳南星 |
形态特征 |
植株高30—40厘米。块茎扁球形,直径达3厘米。叶1枚,小叶片11—19,鸟足状排列,披针形至倒披针形,中间1片长10一14厘米,与其相邻者等大,全缘或有锯齿或有不规则曲刻;叶柄长12—15厘米。雌雄异株;总花梗长约为叶柄之半,佛焰苞紫色至绿灰色,有褐紫色蛇纹,长8—14厘米,下部筒长6—10厘
米,筒口两侧有2个矩圆形的耳;肉穗花序下部1.5厘米部分具花,附属体具稍狭的柄,基部稍肿大,向上渐细,顶端呈细线状,长达10厘米;雄花具4花药,花药顶孔开裂。花期4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700—1800米的沟谷林下或竹林下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(西北部)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