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滇南星 |
拉丁学名 |
Arisaema yunnanense S.Buchet. |
科中文名 |
天南星科 |
科拉丁名 |
Araceae |
属中文名 |
天南星属 |
俗名别名 |
山珠南星、土半夏、小南星、山苞米、蛇饭果 |
形态特征 |
块茎扁球形,直径达4厘米。叶1—2枚,小叶片3,或侧生者再深裂成似4—5小叶,小叶柄极短或近于不存在,中间小叶卵形至卵状矩圆形,长6—10厘米。雌雄异株;总花梗稍长至2倍长于叶柄,佛焰苞黄绿色,长7—9厘米,下部筒长约2厘米,上部直立或稍向前弯,顶端渐尖;肉穗花序下部约1.5厘米部分具花,附属体紧接具花部分之上;雄花具4—6花药,合生花丝短,花药顶孔开裂;柱头具小刺瘤状突起。果序长3—5厘米,浆果桔红色;种子卵形,红色或红褐色。花期5—7月;果期8—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500—3200米的草坡或林下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