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溪洞碗蕨 |
拉丁学名 |
Dennstaedtia wilfordii(Moore) Christ |
科中文名 |
碗蕨科 |
科拉丁名 |
Dennstaedtiaceae |
属中文名 |
碗蕨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株高20-30厘米。根状茎长而横走,被棕色节状毛。叶近生或远生;叶柄上部为禾杆色,基部紫色或栗黑色,被棕色节状毛,有光泽;叶片长圆状披针形,二回至三回羽状深裂;羽片互生;叶脉羽状分叉, 每小裂片有小脉1条,不达叶边,先端有明显的纺锤形水囊体。圆形孢子囊群着生于小裂片的小脉顶端;囊群盖杯状,边缘有齿缺,黄绿色,无毛 |
生境 |
分布海拔 1250-200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产峨眉、青川、城口、南川。分布我国辽宁、
吉林、黑龙江、内蒙、山西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
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;苏联远东地区、朝鲜、日本也有分布。
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