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波缘鸭跖草 |
拉丁学名 |
Commelina undulata R.Br. |
科中文名 |
鸭跖草科 |
科拉丁名 |
Commelinaceae |
属中文名 |
鸭跖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披散、分枝草本。茎粗硬,多分枝,无毛。叶披针形,长约8厘米,宽1-2厘米,边缘波浪形,两面无毛或被疏毛,常常分枝下部的叶子很少,甚至只有叶鞘而无叶片,最大的叶片位于分枝上端,因节间极短而聚生。总苞片僧帽状,下缘合生,无柄,每分枝顶端2-4枚各与顶端较小的叶对生;花梗折曲;萼片膜质,具红色条状斑纹;花瓣大兰色。蒴果2-3室,每室有种子1粒。种子椭圆形,长约3毫米,褐黑色;花、果期7-12月 |
生境 |
生于低海拔湿润山坡 |
地理分布 |
产于我省雷波等县;分布于我国广东、云南、台湾等省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