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蓝耳草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Cyanotis vaga  (Lour.)  Roem. et schult.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鸭跖草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Commelina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蓝耳草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土贝母、苦籽、鸡冠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多年生草本,高15—50厘米,植株常被蛛丝状绵毛或有时无毛,茎常多分枝。叶片条形至披针形,基生叶较大,茎生叶较小,全缘,无毛或具缘毛,两面多少被绵毛。蝎尾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,总苞片佛焰苞状,苞片镰刀状弯曲而渐尖,两列,每列覆瓦状排列,边具缘毛或蛛丝状绵毛;萼片披针形,基部联合,背面被白色毛,花瓣蓝色或蓝紫色,匙状长圆形或长圆形,花丝被蓝色绵毛;子房长圆形,顶端被硬毛;蒴果倒卵状三棱形,长约2.5毫米,顶端被黄色长硬毛,开裂后裂瓣反卷;种子灰褐色,具许多小窝孔。花期7—9月,果期10月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于海拔200—3300米山坡草地及疏林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产于甘洛、越西、普格、美姑、西昌、米易、会理、会东、石棉、洪雅、南川等县;分布于我国广东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省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经济价值 | 药用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研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繁殖方式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