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钩状嵩草 |
拉丁学名 |
Kobresia uncinoides(Boott) C.B.Clarke |
科中文名 |
莎草科 |
科拉丁名 |
Cyperaceae |
属中文名 |
嵩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粗壮,丛生。秆高20一45厘米,有钝棱。叶短于秆,宽2—6毫米;叶鞘淡褐色。穗状花序长3—7厘米,矩圆形;苞片鳞片状;小穗4—7枚,矩圆形,长1.5—2厘米;支小穗多数,单性,极少两性为雄雌顺序,顶生的雄性,侧生的雌性,具1朵雌花;鳞片大,矩圆披针形,长6一7毫米,褐色,中肋绿色,顶端有短尖。先出叶囊状,稍长于鳞片,条状矩圆形,长7—8毫米,黄色,被微毛,有多数细脉,2脊显著,粗糙,顶端渐狭成喙。小坚果条状矩圆形,长约4.5毫米;花柱基部不增大,柱头3个;二次小穗轴刚毛状,长于果,伸出囊状先出叶之外。 |
生境 |
生于高山草地、林下,沼泽地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;锡金、不丹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