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尼泊尔嵩草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Kobresia nepalensis(Nees)  Kukenth.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莎草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Cypera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嵩草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密丛生。秆细呈丝状,高15—30厘米,有三钝棱,基部具褐色宿存叶鞘。叶与秆近等长,丝状。花序简单穗状,两性,雄雌顺序,条状圆柱形,长4—6厘米,宽约2—3毫米;支小穗多数,上部的雄性,有数朵雄花;余侧为雌性,有1朵雌花;鳞片矩圆形,长3.5—4.5毫米,中间绿色,两侧粟色,具狭的白色膜质边缘,顶端圆钝,有短尖,具1一3脉。先出叶囊状,边缘在腹面合生达口部,条状矩圆形,长4.8—6毫米,淡绿色,2脊具刺毛状粗糙,上部渐狭成喙,喙口褐色。小坚果条状矩圆形,与先出叶近等长,扁三棱形,上部渐狭成长喙,喙长1.8—2毫米;二次小穗轴长及果的1/4—1/3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于高山草甸、灌丛中、水边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;尼泊尔,锡金也有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经济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研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繁殖方式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