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西南吊兰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Chlorophytum nepalense Baker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百合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Lilia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吊兰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根状茎短,不明显;须根簇生,稍肉质,长可达25厘米;叶形变化较大,长条形,条状披针形或近披针形,长8-60厘米,宽6-20(-50)毫米,基部有时收狭成柄状,叶片干后近褐色,略具光泽;花葶单生,通常比叶长;花白色,单生或2~3朵簇生,通常排成疏离的总状花序,有时具少数分枝而成圆锥花序;苞片狭披针形;花被片宽披针形,先端钝圆,具均匀排列的5纵脉;雄蕊稍短于花被片,花药条状,通常较花丝长,较少近等长;蒴果具3棱,一般为倒卵状,较少为近球状,长6—9毫米,成熟后黑棕色,略具光泽,具横脉纹,每室具6—9粒种子;花期7月,果期9月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于海拔1300-2750米处的林缘,草坡,山谷或岩石上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产中国四川、云南、贵州和西藏;另在尼泊尔、锡金、印度和缅甸亦有分布 |  
                | 经济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研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繁殖方式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