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丫蕊花 |
拉丁学名 |
Ypsilandra thibetica Franch |
科中文名 |
百合科 |
科拉丁名 |
Liliaceae |
属中文名 |
丫蕊花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根状茎粗约1厘米,长可达5厘米;叶宽1.5-4.8厘米,稍肉质;花葶多高于叶;总状花序排列整齐,具花5-20余朵;花被片白色,淡红色至紫色,近匙状倒披针形,具3—5脉;雄蕊长10-18毫米;子房三棱状,上部3裂状下陷,深达子房的1/3-2/5,花柱长1.6-2厘米,稍高于雄蕊,柱头小,头状,稍3裂;蒴果直径5-10毫米,具宿存花被片;花期3-4月,果期5-6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300-2850米处的林下,灌丛,草坡,路旁湿地或沟谷。 |
地理分布 |
产我国四川、湖南和广西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 |
拍摄部位:花
图片由阿坝州兰花及珍稀野生花卉科研所提供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