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叉柱岩菖蒲 |
拉丁学名 |
Tofieldia divergens Bur. et Franch. |
科中文名 |
百合科 |
科拉丁名 |
Liliaceae |
属中文名 |
岩菖蒲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具短根状茎的草本,植株大小因生长环境的不同,变异较大,高7—35厘米;叶基生,长3-22厘米,宽2-4毫米;花葶高8-35厘米;总状花序长2-10厘米;花白色,多数,有时稍下垂;花被片仅基部合生,裂片狭条状倒披针形,先端圆钝,基部稍狭;雄蕊稍长于花被;子房矩圆形狭卵状,上半部3裂,自开裂处逐渐斜伸成长约1毫米的花柱,柱头不明显;蒴果下垂或平展,倒卵形三棱状或卵形矩圆状,长约3毫米,宽约2毫米,上端3深裂达中部或中下部,使蒴果成蓇葖状,顶端具长1-1.5毫米的宿存花柱;种子纺锤状,不具白色纵带,粟褐色,具纵向棱纹;花果期6—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l000一4300米的草坡、溪边、林下或岩壁缝隙中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中国四川、贵州和云南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 |
开花前的植株形态
摄影者:李世丽 |
 |
未开放的花序
摄影者:李世丽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