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夏飘拂草 |
拉丁学名 |
Fimbristylis aestivalis(Retz.) Vahl |
科中文名 |
莎草科 |
科拉丁名 |
Cyperaceae |
属中文名 |
飘拂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一年生草本。秆密丛生,纤细,高3—12厘米,扁三棱状。叶基生,毛发状,短于秆,宽约0.5—1毫米,边缘稍内卷,两面被柔毛;叶鞘短,被长柔毛。苞片丝状,3—5枚,被长柔毛;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,具3—7条辐射枝;小穗单生于辐射枝顶端,卵形,矩圆卵形或披针形,长2.5—6毫米,宽1—1.5毫米;鳞片膜质,卵形或矩圆形,长约1毫米,红棕色,背面有绿色龙骨突;雄蕊1;花柱长而扁,基部膨大,上部具缘毛,柱头2。小坚果倒卵形,双凸状,近无柄,表面近平滑或具不明显的六角形网纹。花期5—8月。 |
生境 |
生于荒草地、沼地以及稻田中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;日本、尼泊尔、印度、大洋洲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