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宜昌飘拂草 |
拉丁学名 |
Fimbristylis henryi C. B. Clarke |
科中文名 |
莎草科 |
科拉丁名 |
Cyperaceae |
属中文名 |
飘拂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一年生草本。秆丛生,三棱柱形,高3—20厘米,有沟槽,无毛,基部生2叶。叶长于秆,条形,宽1一3毫米,无毛;叶鞘长1—3.5厘米。苞片2—3,叶状,长于花序;小苞片叶状;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、复出或多次复出,有2一4条辐射枝;小穗单生,狭矩圆形,少有卵形,长3—8毫米,有多数花;鳞片卵形或卵披针形,长约2毫米,顶端有硬尖,背面具龙骨状突起,有3条脉;雄蕊1;花柱基部膨大成圆锥状,柱头2。小坚果椭圆状倒卵形,平凸状,表面有横矩圆形网纹,但无乳头状突起,长不到1毫米。花果期8—11月。 |
生境 |
生于耕地上、岩石上、沼泽地中、河边、山溪边、山谷水塘边、水沟边,海拔130—200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陕西、四川、云南、广东、湖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