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钻苞藨草 |
| 拉丁学名 |
Scirpus littoralis Schrad. |
| 科中文名 |
莎草科 |
| 科拉丁名 |
Cyper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藨草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短而不明显。秆直立,粗壮,高50—100厘米,有三钝棱形。无叶片或仅具1枚叶片,通常于秆的基部有叶鞘,鞘长可达28厘米。苞片1枚,为秆的延长,长于或短于花序,近钻状;长侧枝聚伞花序有5一7个辐射枝,最长的辐射枝可达4.5厘米,扁三棱
状,基部有1枚膜质白色半透明状的小苞片,上部着生1一2枚小穗;小穗卵形或矩圆卵形,长6一12毫米,有多数花;鳞片膜质,矩圆形,长3—4毫米,红棕色,边缘白色半透明状;下位刚毛3—4条,羽状,长于小坚果;雄蕊3;柱头2。小坚果宽倒卵形,长约2毫米。 |
| 生境 |
生于涅地上。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山西、甘肃、四川西部;欧洲,苏联中亚地区,埃及也有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