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大叶泡囊草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Physochlaina macrophylla Bonati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茄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Solan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泡囊草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多年生草本,高1-1.5米,茎近无毛;叶阔卵形或宽卵状椭圆形,全缘或微波状,有时具少数不规则的三角形牙齿,无毛;花顶生为疏散的圆锥式聚伞花序,花序轴密生腺质短柔毛;花萼钟状,5中裂,裂片三角状披针形,具缘毛,花后增大成浅杯状;花冠钟状,暗紫色,5
浅裂,裂片近三角形,有缘毛;花药卵形,纵裂;花盘肉质环状;子房圆锥状,2室,柱头头状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1厘米;种子多数,肾形,表面具网纹状凹穴,长2毫米,黄灰色,胚环状弯曲,子叶半圆捧状。花果期6-8月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长于海拔1850-2600米山区的林缘及路旁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特产于峨眉、峨边、洪雅、平武、城口等县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经济价值 | 药用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研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繁殖方式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