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山茛菪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Anisodus tanguticus(Maxim.)Pascher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茄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Solan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山莨菪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唐古特莨菪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多年生草本,高0.3-1米,茎无毛或被微柔毛,根粗大,肉质。叶纸质或近坚纸质,长椭圆形、矩圆形至狭矩圆状卵形,长7-16.5厘米,宽2.5-8厘米,先端急尖或渐裂,全缘或具少数不规则的三角形粗齿,无毛或具稀疏短柔毛。花萼阔钟状,坚纸质,不等5浅裂,裂片宽三角形,有纵肋,花冠钟状或漏斗状钟形,紫或暗紫色,裂片半圆形,花盘环状,淡黄色。蒴果近球形,内藏于宿萼内,周裂,直径2厘米,果萼厚革质,纵肋与网脉皆明显隆起,果梗粗壮直立。种子圆肾状,有小疣状凸起。花期5-6月;果期7-8月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长在海拔2400—4500米的山坡、草甸、河边或林下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产于马尔康、若尔盖、红原、茂汶、康定、雅江、乾宁、甘孜、新龙、理塘、巴塘、稻城、乡城、得荣、本里、德格等县。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、甘肃、青海也有分布 |  
                | 经济价值 | 药用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研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繁殖方式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