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瓶蕨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Trichomanes auriculatum Bl.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膜蕨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Hymenophylla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瓶蕨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植株附生。根茎较粗,横行,密生褐色节状毛,并疏生浅棕色较长的扁平节状毛,无根,叶腋有被毛的芽。叶远生,二回羽状浅裂或深裂;裂片12-18对,互生,彼此以狭翅相连;二回裂片4-5对,互生,矩圆形,顶端有钝的齿缺,能育的二回裂片较狭长;膜质,叶轴背面有棕色节状毛;具羽状脉,末回裂片具分叉的小脉。孢子囊群位于叶中部以上能育裂片的顶端;囊苞管状呈狭漏斗形,口部不膨大,边缘外卷;囊托丝状,伸出囊苞之外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于海拔1500米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下部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产四川西部和南部,如雅安、美姑、马边、雷波、屏山、宜宾、珙县、威远等;分布于我国西藏、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江西、广西、广东、浙江、台湾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经济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研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繁殖方式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