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昌都点地梅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Androsace bisulca Bur.et Franch.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报春花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Primula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点地梅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多年生簇生草本,植株呈不规则的半球形密丛。主根木质。地上部分多分枝。叶莲座状丛生在重叠的老叶丛之上,叶片微2型:外层叶较小,上面近顶端具长柔毛;内层叶较大,略坚硬,深绿色,长圆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,长3—6毫米,宽1—1.5毫米,边缘具长睫毛,上面被白色长柔毛,下面无毛。花葶单生于枝顶端莲座叶内,细弱,高15一30毫米,被疏长柔毛;伞形花序具2—8花;苞片披针形,先端锐尖,基部微呈囊状;花梗长3毫米,密被白色长柔毛;花萼绿色,钟状,外面密被白色长柔毛,从中部5裂,裂片卵形,边缘具长睫毛;花冠白色或粉红色.喉部紧缩,环状,檐部5裂,裂片长圆倒卵形。蒴果球形,直径2—3毫米。花期5—6月;果期7一8月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于海拔3100一4200米的高山栎林缘或草甸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产红原、康定、石渠、理塘、乡城、稻城等县。我国西藏东部也有分布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经济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研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繁殖方式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