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玉门点地梅 |
拉丁学名 |
Androsace brachystegia Hand.一Mazz. |
科中文名 |
报春花科 |
科拉丁名 |
Primulaceae |
属中文名 |
点地梅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。根出条多数,纵横交错,形成垫状疏丛。根出条坚硬,枣红色,无毛或被白色短硬毛,分节与节间,节间长4—20毫米,节上莲座状着生枯老叶丛。叶莲座状丛生在根出条顶端和节上,叶片坚硬,微2型:外叶线状舌形,长4一5毫米,宽1.5—2毫米。先端钝圆,基部渐狭,具疏缘毛,无柄,通常早枯,变成淡黄白色;内层叶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,长2.5—8毫米,宽1.5一2毫米,先端钝圆,具开展的硬毛,两面无毛或下面沿中脉被短硬毛。花葶单生于根出条顶端叶丛内,高4—40毫米,被稀疏硬毛和具短柄的腺体;伞形花序具1一3花;苞片卵形或宽卵形,稀卵状长圆形或勺状圆形,长约3毫米,先端钝圆,基部稍呈囊状,边缘具缘毛,下面被疏柔毛;花梗纤细,长2.5一5毫米,被疏柔毛和短柄腺体;花萼紫红色,杯状,从中下部分裂,裂片卵形至阔卵形,边缘具长缘毛,外面被疏柔毛;花冠白色或淡紫红色,喉部具黄色至深红色环带,檐部5裂,裂片宽倒卵形;雄蕊5,着生在花冠管中部,内藏,花丝短而纤细。蒴果球形,直径约3.5毫米,与宿存花萼近于等长。花期6一7月;果期8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3900一4600米的高山草地或灌木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我省黑水、松潘、茂县、理县、马尔康、金川、宝兴、康定、九龙等县。我国青海、甘肃也有分布。
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