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少花荚蒾 |
拉丁学名 |
Viburnum oliganthum Batal |
科中文名 |
忍冬科 |
科拉丁名 |
Caprifoliaceae |
属中文名 |
荚蒾属 |
俗名别名 |
野红枣 |
形态特征 |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至8米;小枝褐色或紫黑色;冬芽具1对被毛的鳞片,新枝长出后,芽鳞增大、反折,常宿存;叶革质,倒披针形或披针形,椭圆形或矩圆形,长5-12厘米,宽2-4厘米,顶端长渐尖至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中上部具疏锐锯齿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中脉两面隆起,上面特别明显,侧脉4--6对,不直达齿端,或部分侧脉可达齿端;圆锥花序生于枝顶或具1—2对叶片的侧枝顶端,花生于花序轴的第一或第二级分枝上;萼筒紫红色,萼齿卵形;花冠高脚碟形,白色或粉红色,冠筒裂片卵圆形;雄蕊内藏;花药紫红色;柱头高出萼齿;核果红色,后变黑色,椭圆柱形或倒卵状椭圆柱形,长6~8毫米,中部直径4—5毫米;核扁,腹部有1条宽深沟;花期4—5月,果熟期6-8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800--2300米的林中、林缘及灌丛中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甘肃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及西藏等省区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 |
果枝
图片由华西亚高山植物园拍摄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