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华中瘤足蕨 |
拉丁学名 |
Plagiogyria euphlebia(Kunze) Mett. |
科中文名 |
瘤足蕨科 |
科拉丁名 |
Plagiogyriaceae |
属中文名 |
瘤足蕨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植株高60—100厘米。根茎粗壮,直立或斜生。叶二型,簇生。不育叶柄长28—36
厘米,基部三棱形,有1—2对气囊体,向上为四棱形;叶片椭圆形,奇数一回羽状,侧生羽片8-11对,互生,略斜向上,下部的有短柄,线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或呈尾状,边缘具小圆齿,近顶处具粗齿,下部的较大;顶生羽片线状披针形,基部常有l一2个半圆形裂片;薄革质具羽状脉,侧脉单一或二叉状,两面突出。能育叶较长,柄长50一65厘米,奇数一回羽状,羽片8—10对,线形。
|
生境 |
生于海拔900一2000米处的阔叶林边或灌木林内。
|
地理分布 |
产四川雷波、马边、荥经、雅安、天全、峨眉、邛崃、筠连、合江、石柱等县;分布我国云南、贵州、四3It.湖承,江西、广西、广东、安徽、江苏、福建、台湾,印度、缅甸、日本、朝鲜也有分布。
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