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下延假阴地蕨 |
拉丁学名 |
Botrypus decurrens Ching |
科中文名 |
阴地蕨科 |
科拉丁名 |
Botrychuiaceae |
属中文名 |
假阴地蕨属 |
俗名别名 |
下延阴地蕨 |
形态特征 |
植株高约40厘米。根茎短,直立,根粗壮。总梗长25厘米,粗壮,基部鞘状苞片,苞片一侧有缝;芽密生白色长毛,外露。不育叶片宽三角形,基部深心形,先端突尖,四回羽状分裂;羽片8对,互生,略斜向上,下部的有
柄;第1对羽片最大,卵状三角形,基部宽楔形,先端渐尖,三回羽状分裂,二回羽片7(2)对,披针形,下侧下部的较大。 二回羽状分裂,三回羽计卯形至椭圆形,基部下延在二回羽轴上成狭翅,羽状深裂,裂片斜卵形或矩圆形,前端有大尖齿;第2对及以上羽片逐渐缩小变为狭矩圆形至被针形,2—3回羽状分裂;叶脉明显。能育叶从第1对羽片着生处生出;孢子囊圆球形,黄色。 |
生境 |
|
地理分布 |
产四川南川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