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海南香花藤 |
拉丁学名 |
Aganosma schlechteriana Levl. |
科中文名 |
夹竹桃科 |
科拉丁名 |
Apocynaceae |
属中文名 |
香花藤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木质藤本,长约7米,具白色乳汁,嫩枝密被短柔毛;叶通常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7-9(11)厘米,宽2.5-6厘米,具短尖头,基部阔楔形或圆钝,幼时两面被短柔毛;聚伞花序顶生,总花梗、花梗、苞片、花萼和花冠外面皆被黄色短柔毛;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,花冠白色,高脚碟状,内面被白色长柔毛,管长约5-7毫米,裂片倒卵形,花药箭头状,顶端尖,基部耳状,子房由2离生心皮组成,被毛,花盘环状,顶端5浅裂。蓇葖果深褐色,长10-28厘米,直径5-8毫米;种子长圆,长约2厘米,顶端具白毛。花期3-8月,果期6-12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150米左右的山地林中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屏山和米易等县,分布于广东海南、广西、贵州和云南等省、区.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