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黄花夹竹桃 |
拉丁学名 |
Thevetia peruviana (Pers.) K. Schum |
科中文名 |
夹竹桃科 |
科拉丁名 |
Apocynaceae |
属中文名 |
黄花夹竹桃属 |
俗名别名 |
黄花状元竹、酒杯花 |
形态特征 |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2-5米,树皮暗褐色,皮孔多而明显,分枝柔软,下部分枝常下垂,叶腋具数枚钻状腺体,全株具乳汁。叶半革质,互生,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叶缘背卷;中脉在叶面下凹,叶背凸起,侧脉不明显;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,具花2-6朵,少数单花,花萼5裂,绿色,裂片三角状披针形,内面基部具腺体,花冠漏斗状,黄色,具香气,喉部具5个被毛鳞片,花冠裂片向左覆盖,花丝被长柔毛,花药伸至鳞片处,子房无毛,柱头盘状,顶端2裂。核果扁三角状球形,由青色变黑色,内果皮骨质,种子2-4颗。花期5-10月,果期8月至翌年2月。 |
生境 |
热带、亚热带地区的路边、沟边等地有栽培。 |
地理分布 |
我省重庆、泸州、米易和会理等地有栽培。我国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和台湾等省、区有栽培,有时野生。 |
经济价值 |
观赏、药用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