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思茅松 |
拉丁学名 |
Pinus kesiya RoyIe ex Gord.var.langbianensis(A.Chev.)Gaussen |
科中文名 |
松科 |
科拉丁名 |
Pinaceae |
属中文名 |
松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乔木,高可达30米;树皮灰褐色,裂成龟甲状薄片脱落;一年生枝淡黄色,无毛,有光泽;二、三年生枝褐黄色,鳞叶宿存或翘裂;冬芽红褐色,具树脂。针叶3针一束,长10—22厘米,径0.7一1毫米,先端有细长的长尖头,背腹两面均具气孔线,横切面三角形。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,单生或2—3个聚生,成熟时种鳞张开,球果在树上宿存达数年之久;种鳞长方状椭圆形,鳞背紫黑色;鳞盾矩状斜方形,栗褐色,鳞脐微凸或微凹,有刺状短尖头;种子黑褐色,长椭圆形;种翅淡紫褐色,连同种子长1.4—2厘米。
|
生境 |
|
地理分布 |
在西昌、渡口一带有少量分布云南南部、越南、老挝、印度、缅甸、泰国也有分布。
|
经济价值 |
材质轻软,结构较细密,富含树脂,可供一般建筑和木纤维工业原料用材。树干含脂丰富,为主要采脂树种;树皮含单宁5.87%,可提取栲胶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