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川陕梾木 |
拉丁学名 |
Cornus koehneana Wanger |
科中文名 |
山茱萸科 |
科拉丁名 |
Cornaceae |
属中文名 |
梾木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乔木,高6-10米;茎灰黑色;幼枝纤细,略呈方形,紫红绿色,老枝灰褐色,有少数淡黄白色长椭圆形皮孔;冬芽尖圆锥形;叶对生,厚纸质,卵状椭圆形,长3.3-8厘米,宽2.3-4厘米,顶端钝交或渐尖,基部狭窄,微下延或呈宽楔形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灰绿色,侧脉4对,纤细,弓形内弯;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,花小,白色,花萼裂片4,三角形,花瓣4,舌状长圆形,背面有淡白色平贴短柔毛;熊瑞,花丝细长,白色,花药淡黄色,长圆卵形,2室,花盘褥状,花柱棍棒形,柱头平头形,不宽于花柱;子房下位,花托倒卵形或近球形,直径约1.2毫米;幼果绿色,卵圆形,长6毫米,直径约5毫米,被白色平贴短柔毛;核近于卵圆形,长5毫米,直径4毫米;花期5月,果期7月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700-2200米的山谷沟旁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陕西、甘肃等地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