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小梾木 |
拉丁学名 |
Cornus paucinervis Hance |
科中文名 |
山茱萸科 |
科拉丁名 |
Cornaceae |
属中文名 |
梾木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落叶灌木,通常高2米;树皮光滑,灰黑色;当年生枝对生,绿色或带紫红色,有4棱,二年生枝带褐色;冬芽圆锥形至狭长形;叶对生,纸质,椭圆状披针形、披针形,稀长圆卵形,长4-7厘米,宽1-2.3厘米,顶端钝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侧脉通常3对,少2对或4队;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,花小,白色至淡黄白色,花萼裂齿4,披针状三角形至尖三角形,淡绿色,花瓣4,狭卵形至披针形,雄蕊4,花丝淡白色,花药淡黄白色,长圆卵形,花盘垫状,略浅裂,淡黄白色,花柱棍棒形,柱头小,截形,略有3(4 )个小突起;子房下位,花托倒卵圆形;核果球形,直径5毫米,成熟时黑色,核骨质,近于球形,直径约4毫米,略有6条不明显的肋纹;花期6-7月,果期10-11月 |
生境 |
生于海拔50-1100米的河岸或溪边灌木林中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湖北、湖南、福建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纳等地;另在广东有栽培 |
经济价值 |
木材坚硬可作工具柄,果实可榨油,供工业用,叶可治烫伤及火烧伤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