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巫山牛奶子 |
拉丁学名 |
Elaeagnus wushanensis C.Y.Chang |
科中文名 |
胡颓子科 |
科拉丁名 |
Elaeagnaceae |
属中文名 |
胡颓子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落叶直立灌木,高3-5米,无刺或疏生小刺;幼枝扁棱形,密被褐色或锈色鳞片,既不有时具大而密生的叶痕,老枝不光滑,黑色;叶纸质或膜质,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3-8.5厘米,宽1.3-3.3毫米,顶端钝尖或圆形,基部圆形或钝形,边缘全缘,上面深绿色,干燥后褐绿色;花淡白色,1-3朵花着生新枝基部,单生叶腋,花蕾时倒卵形,顶端锐尖;花萼筒圆筒形,裂片下微收缩;雄蕊的花丝长不到1毫米,花药黄色,椭圆形,达裂片的1/3;花柱直立,超过雄蕊,柱头棒状;果实长椭圆形,长12-14毫米,密被锈色鳞片,成熟时红色;果梗直立,长8-11毫米,锈色;花期4-6月,果期8-9月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450-2300米的向阳草坝的路旁或潮湿的林缘、灌丛中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陕西、湖北等地 |
经济价值 |
果实较大,多汁而甜美,可供食用和酿酒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