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蔓胡颓子 |
拉丁学名 |
Elaeagnus glabra Thunb |
科中文名 |
胡颓子科 |
科拉丁名 |
Elaeagnaceae |
属中文名 |
胡颓子属 |
俗名别名 |
抱君子、藤胡颓子、石滚泡、奶牛刺 |
形态特征 |
常绿蔓生活攀援灌木,高达5米,无刺,稀具刺;幼枝密被锈色鳞片,老枝鳞片脱落,灰棕色;叶革质或薄革质,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4-12厘米,宽2.5-5厘米,顶端渐尖或长渐尖,基部圆形,边缘全缘,微反卷,上面深绿色,具光泽,干燥后褐绿色,下面灰绿色或铜绿色,侧脉6-8对,与中脉开展成50-60度的角;花淡白色,下垂,密被银白色且散生少数褐色鳞片,常3-7朵花密生于叶腋短小枝上,成伞形状花序,花萼筒漏斗形,质较厚,裂片下扩展,向基部渐狭窄,裂片宽卵形,顶端急尖;雄蕊的花丝长不到1毫米,花药椭圆形,花柱细长,无毛,顶端弯曲;果实矩圆形,稍肉质,常14-19毫米,被锈色鳞片,成熟时红色;果期9-11月,果期次年4-5月 |
生境 |
生于海拔800-1500米的向阳林中或林缘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等省;另日本也有分布 |
经济价值 |
果可食及酿酒,叶有收敛止泻、平喘止咳之效;根可行气止痛,治风湿骨痛、跌打肿痛、肝炎、胃痛;茎皮可代麻、造纸、制人造纤维板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