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异色槭 |
拉丁学名 |
Acer discolor Maxim |
科中文名 |
槭科 |
科拉丁名 |
Aceraceae |
属中文名 |
槭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常绿小乔木或灌木;小枝细瘦,当年生嫩枝紫色,多年生老枝深紫色或深褐色;冬芽小,鳞片边缘微被睫毛;叶革质,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7-17厘米,宽5-9厘米,边缘具稀疏的钝锯齿,通常3裂,有很小的钝形侧裂片,基部近于心脏形或近于圆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通常有白粉,侧脉7-8对;花单性,同株,成伞房花序,萼片5,黄绿色,三角状披针形,长2毫米,宽0.5毫米,花瓣5,白色,长圆倒卵形,雄蕊8,伸出花外,在雌花中仅有退化雄蕊,花盘分裂,位于雄蕊外侧;子房被短柔毛,在雄花中不发育;翅果黄褐色,小坚果特别凸起,直径5毫米,翅与小坚果共长2.5厘米,宽8毫米,张开成钝角;花期5月,果期9月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200-1800米的疏林中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陕西、甘肃等省区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