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贵州毛柃 |
拉丁学名 |
Eurya kueichowensis Hu et L.K. Ling |
科中文名 |
山茶科 |
科拉丁名 |
Theaceae. |
属中文名 |
柃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灌木或小乔木,高2-6m,嫩枝圆柱形,密被黄褐色开展柔毛,老枝红褐色或暗褐色,无毛;顶芽卵披针形,被黄褐色柔毛,长6-12毫米;叶革质,矩圆状披针形,长6-9厘米,宽1.5-2.5厘米,尾略弯曲,边缘近基部1/3以上密生细锯齿,齿端有黑色小尖头,下面疏柔毛,中脉在叶上面凹陷,背面凸起,侧脉明显,叶柄及花梗有短柔毛;萼片圆形,膜质;花1-3朵腋生,雌花较雄花略小;药室具4-6分格;子房卵形被柔毛;花柱长2.5-3.5毫米,顶端3裂;果卵状椭圆形,长5毫米,直径约4毫米,疏毛;种子每室10-13枚,种皮褐色,有细蜂窝状网纹;花期9-10月,果期次年4-7月 |
生境 |
海拔600-1500m的林中阴湿地或山谷溪岸石边 |
地理分布 |
酉阳、南川、筠连、合江、屏山、雷波、重庆等县市;湖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也有分布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