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苞舌兰 |
拉丁学名 |
Spathoglottis pubescens Lindl. |
科中文名 |
兰科 |
科拉丁名 |
Orchidaceae |
属中文名 |
苞舌兰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陆生兰。假鳞茎扁球形,通常粗1-2.5厘米,被革质鳞片状鞘,顶生1-3枚叶。叶片狭披针形,通常长20-30厘米,宽1-1.7(-4.2)厘米,顶端渐尖,具柄;花葶纤细或粗壮,高达50厘米,被短柔毛;花苞片披针形,长5-9毫米,被柔毛;总状花序顶生,疏生2-8花;花梗(连子房)长2-2.5厘米,被柔毛;花黄色;萼片椭圆形,长1.2-1.6厘米,宽5-7毫米,顶端略钝,背面常被毛;花瓣矩圆形,与萼片等长而较宽、顶端钝;唇瓣3裂,侧裂片镰状矩圆形,外伸,中裂片倒卵状楔形,比侧萼片长,具爪,爪上有2个半圆状、肥厚的附属物,基部被长柔毛,从基部到顶端具3条龙骨,中央1条肉质状隆起;合蕊柱长约8毫米,两侧具翅。花期7-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380-1700米的山坡草丛中或疏林下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贵州及华南地区。 |
保护类别 |
易危种 |
保护价值 |
|
保护措施 |
|
备注 |
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易危种。 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