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狭叶帚菊 |
拉丁学名 |
Pertya angustifolia Y. C. Tseng |
科中文名 |
菊科 |
科拉丁名 |
Compositae |
属中文名 |
帚菊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小灌木。枝有长短枝之别,长枝极纤细,具显著纵棱和沟槽,被白色柔毛,其与老枝上的皮均易开裂。长枝上的叶互生,无柄或具长约1毫米的短柄,叶片薄纸质,披针形或狭披针形;长2—3.5厘米,宽3—6毫米,顶端渐尖,基部稍狭,全缘,略背卷,上面被极疏的柔毛,边缘有缘毛,下面近无毛;短枝上的叶3—4片簇生,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大小常不等,大者长2.2—3厘米,宽3—6毫米,小者长8—12毫米,宽约2—3毫米,顶端圆,有微凸尖,下面最顶端的凸尖处丛生绢毛,其它性状与长枝的叶同。头状花序单生于短枝的簇生叶丛中,花期长约10毫米,直径7—8毫米,有花7朵;总花梗长约2厘米,被白色短柔毛;总苞阔钟形,长5—6毫米,直径约5毫米,总苞片约3层,边缘多少被蛛丝状毛。花全部两性,花冠管状,长7—8.5毫米,向上稍扩大,5深裂,裂片稍不等长,长圆形,长者达3毫米,短者仅2.5毫米或更短;雄蕊5枚;子房倒锥形,被白色疏毛,长仅1毫米。成熟的瘦果未见。冠毛干时雪白色,略粗糙,长约6毫米。花期4月。 |
生境 |
生于草地或灌丛中,海拔约355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西部 |
保护类别 |
易危种;中国特有 |
保护价值 |
|
保护措施 |
|
备注 |
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易危种。 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