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巴郎杜鹃 |
拉丁学名 |
Rhododendron balangense Fang |
科中文名 |
杜鹃花科 |
科拉丁名 |
Ericaceae |
属中文名 |
杜鹃花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常绿灌木,高1—3米;小枝粗壮,无毛,当年尘枝淡紫色或淡紫绿色,直径5毫米,去年生枝淡黄色或淡褐色,芽鳞宿存,鳞片紫色,匙形或倒卵形。叶革质,集生于小枝顶端,叶片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,长6-10厘米,宽3.5—5厘米,先端急尖, 基部沌或近圆形,边缘稍反卷, 上面暗绿色,无毛,中脉凹入,侧脉12—13对,不明显,下面毛被两层,上层毛被淡黄色或淡黄褐色,由分枝毛组成,多少脱落,下层毛被带白色,宿存,中脉凸起,侧脉略明显或不显;叶柄长1-1.5厘米,上面平坦,下面近于圆形,无毛。顶生总状伞形花序,有花13-15朵, 总轴长1-1.5厘米,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丛卷毛;花梗长3—4厘米,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丛卷毛;花萼小,长1—2毫米,裂片5,外面密被丛卷毛;花冠钟形,长3.5—4厘米,宽3厘米,白色,两面无毛,裂片5,圆形,长和宽约1.5厘米,顶端微缺;雄蕊10,不等长,短于花冠;花丝长1.5—2厘米,下半部密被白色微柔毛,花药长圆形,黑褐色,长1.5毫米;雌蕊短于花冠,长于雄蕊;子房长圆状圆锥形,紫色,长6毫米,花柱无毛,柱头头状。蒴果长圆柱形, 长2.2—2.8厘米,直径4—6毫米,上部略弯,无毛,5裂,花萼宿存,果梗长4厘米。花期6月,果期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2400—3400米的山坡丛林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四川西北部。 |
保护类别 |
濒危种;中国特有 |
保护价值 |
|
保护措施 |
|
备注 |
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濒危种。 |
图片 |
|
拍摄部位:花
拍摄者:冯正波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