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鼠尾岩须 |
拉丁学名 |
Cassiope myosuroides W. W. Smith |
科中文名 |
杜鹃花科 |
科拉丁名 |
Ericaceae |
属中文名 |
岩须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常绿矮小半灌木,高74-7厘米,稀达12厘米;枝近直立或外倾,粗约4毫米。叶在枝上为紧密四行覆瓦状排列,卵形,长2-2.5毫米,宽几不达1毫米,顶端长1毫米,渐尖,干膜质,两侧边也有同样有细睫毛的干膜质,背面凸起成椭圆形的泡状隆起,两面绿色,背面有相当密的伏生黄褐色刚毛状长毛。花下垂,白色带粉红;花梗细长,长约2毫米,近突然下弯,密生蛛丝状的黄褐色长柔毛;萼片4-5,长约3毫米,略为宽椭圆形,深紫色,无毛,有狭干膜质的边;花冠钟状,长约8毫米,口部5裂;雄蕊8,较花冠短,花丝有疏微毛,花药背面顶端有2反折长芒。蒴果球形。花期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4000-4500米的裸露石岩上。
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。 |
保护类别 |
易危种 |
保护价值 |
|
保护措施 |
|
备注 |
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易危种。 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