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滇虎榛 |
拉丁学名 |
Ostryopsis nobilis Balf. f. & W. W. Smith |
科中文名 |
桦木科 |
科拉丁名 |
Betulaceae |
属中文名 |
虎榛子属 |
俗名别名 |
大叶虎榛子 |
形态特征 |
灌木,高1-5米;枝条暗灰褐色,无毛,具不明显的条棱,密生皮孔;小枝褐色,密被灰色绒毛,间有疏生长柔毛,疏生皮孔;芽卵形,长约5毫米,芽鳞数枚,覆瓦状排列,背面密被白色绒毛。叶宽卵形或卵形,少有圆形,长2-8厘米,宽1.5-6厘米,顶端锐尖或钝,很少近圆形,基部近心形或斜心形,少有圆形,边缘具不规则的锐锯齿,上面幼时密被白色长柔毛,后渐变无毛,下面被稠密的淡黄褐色绒毛;侧脉5-9对,上面显著凹陷,下面隆起;叶柄短,长2-5毫米,密被绒毛。雄花序单生或2枚并生于小枝的叶腋,长1-2厘米,下垂;苞鳞密被褐色绒毛。果多枚排成总状,生于小枝顶端,几无梗;果苞长约1厘米,下部紧包小坚果,向上渐狭成管状,外面具条棱,密被灰黄色柔毛,成熟后一侧开裂。小坚果卵状,长约4毫米,直径约3毫米,褐色,具明显的细肋,疏被长柔毛。 |
生境 |
常见于海拔1500-3000米的河谷和岩坡,成丛生长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我国四川、云南等地。 |
保护类别 |
易危种;中国特有。 |
保护价值 |
|
保护措施 |
|
备注 |
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易危种。 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