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银杉 |
拉丁学名 |
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 |
科中文名 |
松科 |
科拉丁名 |
Pinaceae |
属中文名 |
银杉属 |
俗名别名 |
杉公子 |
形态特征 |
常绿乔木,高达20米,胸径40厘米以上;树皮暗灰色,老时则裂成不规则的薄片;大枝平展,小枝节间的上端生长缓慢、较粗,一年生枝黄褐色,密被灰黄色短柔毛,逐渐脱落,二年生枝呈深黄色;冬芽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,顶端钝,淡黄褐色,无毛。叶条形,螺旋状排列呈辐射状伸展,在长枝上疏散生长,近顶端则排列较密,多数长4-5厘米,边缘微反卷;在短枝上密集,近轮状簇生,通常长不超过2.5厘米;先端圆,上面中脉凹下,下面有2条苍白色气孔带。雌雄同株;雄球花单生于2-4年生枝或更老枝上的叶腋;雌球花单生新枝的下部或基部叶腋。球果当年成熟,卵圆形,下垂;种鳞蚌壳状,近圆形,不脱落,腹面有2粒上端有翅的种子;苞鳞短小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600—1800米的山脊地带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广西龙胜和四川南川金佛山。 |
保护类别 |
濒危 |
保护价值 |
银杉为古老的残遗植物,对研究植物及古地理有重要的科研价值。 |
保护措施 |
迁地保护 |
备注 |
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,1984年,《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植物名录》第一册。 |
图片 |
|
枝叶 |
|
全株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