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峨眉黄连 |
拉丁学名 |
Coptis omeiensis(Chen)C.Y.cheng |
科中文名 |
毛茛科 |
科拉丁名 |
Ranunculaceae |
属中文名 |
黄连属 |
俗名别名 |
野连、岩黄连、野黄连、凤尾连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高15-30厘米。根状茎常弯曲,叶基生,叶片3全裂;中裂片三角状披针形。叶柄长5-16厘米。花葶通常单一,直立,高15-27厘米;花序为多岐聚伞花序;萼片线形,黄绿色;蓇葖果,种子长圆形。花期2-3月;果期3-5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800-1700米的山地阴湿岩壁及陡峭山坡林下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峨眉、洪雅、峨边等县。 |
保护类别 |
濒危种;中国特有。 |
保护价值 |
是我国特产的著名中药黄连之珍品。小蘖碱的含量高达7-8%以上。根茎供药用,能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 |
保护措施 |
|
备注 |
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,1984年,《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植物名录》第一册将该植物定为渐危种;国家二级。
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濒危种。 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