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成都柳 |
拉丁学名 |
Salix neowilsonii Fang |
科中文名 |
杨柳科 |
科拉丁名 |
Salicaeae |
属中文名 |
柳属 |
俗名别名 |
新紫柳 |
形态特征 |
乔木或灌木;小枝幼时无毛或疏被微柔毛;芽无毛。叶披针形或矩圆形,先端钝形至
短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较密的腺状锯齿,腹面暗绿色,背面淡绿色,中脉腹面稍隆起,背面显著隆起,侧脉约15对,两面凸起,网脉明显;叶柄无毛或初被短的丝状毛,顶端有数枚小腺体;托叶卵形或矩圆形,甚小。花序幼时疏花(雄),轴被短柔毛;苞片卵形或矩圆形,外侧无毛,内侧及边缘多少被短柔毛;雄蕊4—7枚,花丝分离,下部被皱曲长柔毛,花药淡黄色;子房无毛,梗长达1.2毫米,下部与苞片合生,花柱几缺,顶端微2裂。花期3月。
|
生境 |
生于海拔500—80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产四川成都、灌县等地。 |
保护类别 |
易危种;四川特有。 |
保护价值 |
|
保护措施 |
|
备注 |
2004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》第一卷(红色名录)将该植物定为易危种。 |
图片 |
|
|